语录

2007年中国语录

1、“我们很重视抽烟有害健康,但没有烟又影响稳定。”——2007年3月7日,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张保振回应两会期间有关禁烟的提议时说。

2、 “当前一些学者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歪曲历史……国家要专项立法,对那些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列强侵华翻案,特别是为日本侵华战争翻案的论者、乃至媒体负责人要以法律手段惩办。”——香港《文汇报》报道:2007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喻权域表示,他将提出建议人大制定《惩治汉奸言论法》

3、“不准在文艺作品中批评国产电影”——2007年3月6日, 广电总局高层领导在每周例会上点名批评某地方台春晚恶搞《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时说。

4、“居民收入罕见快速增长。”——专家解析物价上涨原因是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

5、“如果垄断体现了国家的利益,代表了人民的利益,那么就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垄断’。……中石油……(是)一个为国家服务并创造财富的国企,怎么能被当作垄断的反面典型?”2007年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石油副总裁胡文瑞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6、“虽然广州资讯和媒体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造成一些治安问题被迅速扩大化。”——2007年1月16日,广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桂芳在广州政法工作会议上说。

7、 “谁说的?谁说有不少反对的?你胡说八道!……你是哪家媒体的?……噢,是香港的!走开!走开!我们不接受采访!”——2007年3月8 日,当香港《新报》女记者在两会期间就《物权法》采访吴敬琏时,坐在一旁的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会长、河南中陆集团老板王超斌,拉扯该女记者胸前的采访证后,斥责道。

8、“现在中国好多人签名要建什么反右博物馆,我跟你说,我当了21年右派,我就不同意,你去看看,美国有没有3K党博物馆,有没有麦卡锡主义博物馆?”——2007年3月,政协委员喻权域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恭喜老喻头第二次入此榜。

9、“殡葬行业不应再缝缝补补,否则经济难以发展……简单办丧不符合人性化”——2006.4.5,广州殡葬服务中心就殡葬费用上涨答记者问时,负责人黎国庆如是说。他同时表示“如果说发死人财,那也是国家在发!”这也算一句大实话。

10、“这也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原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女教师徐晶在学校项目建设过程中贪污公款90多万元,其中30万元用于女儿出国留学。一审开庭时,徐晶解释30万元用于女儿出国留学时,如是说。

11、“不得迟于5月29日”——上层要求所有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类资金于07年5月23日退出股市,最迟不得迟于5月29日。遂于29日午夜前宣布调整印花税,次日股市暴跌。

13、“我们的PX(对二甲苯)不是剧毒,我们组织了大批专业人员查阅了国内国外的资料,还没有发现PX会致畸、致癌的报道。”——2007年6月7日,厦门市环保局局长谢海生对记者说

14、“因为已经确定是自杀,所以没有必要再做鉴定。”——2007年5月14日,高莺莺之父高天虎诬告案二审开庭,高父律师置疑检方为何未做死者阴道鉴定时,检方如此回答。此项鉴定本应成为判断死者是否自杀的关键证据,检方却以预设的结论否定提取证据的必要性。

15、“其实我们这几天在水厂里已经喝自来水烧的开水了。”——2007年6月5日,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市长毛小平和一些清华的专家,在该市湖滨饭店开会研究蓝藻问题时,说出这番话,并当着记者的面喝下“自来水”。过程中还专门让另一领导监督烧水,使用透明杯以示“真实”。事后网友调查出该酒店为德国SBOK(世保康)家庭厨房净水系统之样板工程,原来领导、专家喝的此“自来水”非百姓家喝的彼“自来水”。

16、“大多数居民家庭可以承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2007年8月20日,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

17、 “既要考虑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要兼顾国家利益”——2007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教授郑功成在对南方周末记者评价反垄断法二审草案时,如此将臭名昭著的行政性垄断与利益集团冠以“国家利益”的金字招牌,并公然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国家利益”视作两物。

18、“全国几百万、几千万大学生当中,这样的事(指无力上学的困难大学生)可能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都不以为怪”——2007年7月2日,财政部、教育部介绍高校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有关情况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如是说。王同时要求媒体“要以宣传主流、宣传国家政策为己任”。

19、“广州治安不理想,是广州城市发展的必然写照,这恰恰反映出广州的社会活力。……广州的“乱”,显示出这个城市的可爱。”——2007年7月14日,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博导任剑涛教授在“城市记忆与都市认同”的演讲中如是说。

20、“我挨过饿,知道什么是人权,你挨饿过吗?”——2007年7月8日《新京报》报道,这天李肇星受聘为北大教授,他对学生们说,当他和国外人辩论人权问题时,便如此这般质问老外。

21、如果把我抓了,那中国就没有清官了。——凤凰卫视报道,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在被抓时说了这么一句。不过这也可能是最真实的一句话。有史以来,最真实和最无耻终于二合一了,奇迹。

22、“为领导服务”——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道办事处将此句印在办事处的一次性纸杯上。

23、“现在想来,我真是糊涂,自己有什么资格自大,有什么好居功自傲的……是虚妄自大和对法律的无知把自己推向了犯罪的深渊。”——2007年7月11日,安徽正厅级贪官张绍仓在庭审时,声泪俱下地念《悔过书》,三次说出“后悔”二字,恳求法庭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事后有心人发现,此《悔过书》与成都贪官朱福忠的《悔过书》几乎完全一样。

24、“热情服务,人民公仆”——2007年8月16日下午,即凤凰塌桥三天后,一位遇难者家属将一面印有这句话的锦旗送到凤凰县领导手中,“感谢凤凰县在处理遇难者工作中热情周到的服务”。接下来的日子里,这群公仆以饱满的热情掩饰真相、群殴记者。

25、“如果这次有机会与中央首长握了手,能不能不要洗掉,这样等回去之后与他们握手,就如同首长与他们握手了。”——2007年10月17日,福建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黄金莲说,在她来参加十七大前,残障学校的孩子们曾对她有如此嘱托。

26、“如果说照片的真假与老虎的存在是两回事,那就是强盗逻辑”——2007年11月16日,在周老虎原型找到,真相大白天下之后,陕西省林业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依然如此指责别人。

27、 “衡量一个国家的税负,要从政府职能范围、政府价值取向、国情和发展阶段这3个方面来看。《福布斯》排行榜把各种不同的税率简单相加计算税负,这样的比较很不科学,不是国际公认的客观指标。从税收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的宏观税负并不高”。——2007年12月1日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广西某讲座上如是说。(此前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的2007“全球税负痛苦指数”表明中国税负名列世界第三。)

28、“怀疑照片的真实性是对我们国家的侮辱,是对17000名工作人员工作成果的否定。”——2007年12月07日,“嫦娥一号”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回答网友对照片的置疑。

29、“有些领导,住的房子都已经200多平方米了,还在说买不起房,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发生了广州市前领导和现任官员掐架的事。先是广州市天河区副区长丁建华说自己买不起房子,至今租房居住。接着广州市政协前主席陈开枝也说,“凭我的工资也买不起房”。贵州省省长、原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则公开反驳说,“有些领导,住的房子都已经200多平方米了,还在说买不起房,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不是说广州的什么领导、广州什么区的领导买不起房吗?你早就买了一套便宜的房子在那里,干嘛还要去买房?”

转载自互联网。

冯象:感恩节的语录

小阿忒的爸爸在波士顿电视台当记者,读过《玻璃岛》的朋友大概还记得。他最近刚去了趟伊拉克,做专题采访。感恩节,我的老师波士夫人从法国来看孙儿孙女(他俩是阿忒的好朋友),说:我想听他谈谈见闻呢。阿忒爸爸就宣布做东请客,说是有正宗的英国Stilton奶酪和葡萄牙Porto酒。

他们家过节有个传统:大人小孩每人准备一页幽默的语录——稍微严肃的也行——交给阿忒妈妈装信封里,编上一二三四的号。吃完烤火鸡配蒸青豆西葫芦泥,上樱桃蜜梨馅饼、开香槟之前,餐桌上挨个儿抽号,拆信封念语录。我抽得一只大信封,里面却不是一页纸,落出一本桔黄色小书,封面一行红字:Parody,戏仿。阿忒嚷嚷起来:Surprise!我翻开书才念了一句,大伙儿就乐了:

See Jane,看,珍尼。
珍尼嫁了包比,珍尼好爱包比。
包比人真棒。

配图是老派的水彩:一青年男子,架副眼镜,星期三(倒垃圾的日子)早早起来,将厨房里满了盖的大垃圾桶推出门去。看,包比!大伙儿异口同声。

原来,这珍尼是美国一套有名的儿童识字书《迪克与珍尼》里的人物。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她和哥哥迪克,还有小妹萨丽,就走进千家万户,成了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必备的发蒙读本。书中除了描述珍尼家的幸福生活,还十分注意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六十年代民权运动如火如荼,兄妹仨便有了黑人邻居,跟不同肤色的孩子一块儿上学、听话、玩游戏了。阿忒爸爸管它叫“儿童版美国梦指南”。

我抽得的“语录”,全名《戏仿版依地语迪克与珍尼》,讲的是兄妹仨长大以后的故事。戏仿在美国是常事,很难以法律制止,主要因为被戏仿作品情节元素的“合理使用”(fair use),可以延伸至言论与创作自由的宪法原则。这一点和中国不同。而且打官司极易变为替戏仿作品做宣传,所以被戏仿作品的作者和出版社、制片人一般都很谨慎,纠纷私了的居多。这是题外话。

依地语本是东欧犹太人的语言;在美国,则是都市多元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十一世纪初,犹太人从法国北部移民莱因河流域。之后的几百年间,德国犹太社区渐渐增多(后又扩展到波兰等地),形成一种以中古高地德语为基础,掺合希伯来词汇语法的方言,用希伯来字母书写,犹太拉比称之为“德国话”(loshen Ashkenaz),便是中古依地语的前身。历史上,犹太人饱受歧视欺凌,屡遭驱逐屠杀。反映在依地语的表达上,自嘲、讥诮、辛辣的笑话、粗话和黑色幽默特别丰富。现代依地语文学以美国成就最高——在以色列,政府提倡国语即希伯来语,不鼓励依地语教育及创作;但据说近年有所改变——例如生于波兰的犹太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格(Isaac Singer, 1904-1991),他的波兰犹太人故事脍炙人口,充满了荒诞讽刺与神秘感,弥散着怀疑精神。所以,拿依地语来戏仿《迪克与珍尼》的儿童版美国梦,就格外犀利而别有一番“酷”味(cool)。

珍尼和包比有俩孩子……
咱家孩儿多乖,珍尼对包比说,
别让魔鬼见着(kina-hora)!

括号内的依地语便是德、希混合的一例:德语“不”(kein)加希伯来语(魔鬼的)“恶眼”(‘ayin ha-rah),快读而成。犹太妇女说到什么好事愿景,比如小孩健康家人走运之类,常要加上这句避邪的话。在迷信功能上,跟英美人敲敲(或摸摸)木头,德国人说“unberufen”或者拉丁语“absit omen”的意思差不多:魔鬼(或厄运)千万别来!

然而魔鬼和上帝一样,是不睡觉的。他放过珍尼的宝贝孩儿,却把恶眼对准了外婆。哎呀不好(oy gevalt)!外婆中风了,跌倒在地,快叫救护车!全家手忙脚乱,把她送进了医院。珍尼打电话告诉哥哥和小妹。迪克正在陪客户打高尔夫球,说话逗人乐呢(schmooze):看,迪克——

See Dick schmooze.
Schmooze, Dick. Schmooze.
Schmooze, schmooze, schmooze.

他说了好多逗乐的话,手机响了才住口。“喂,我在schmooze,待会儿给你往回打。什么?妈出事了?迪克撒了球棍。

去医院路上,有一爿汽车旅店。迪克看见高尔夫球友汤姆的太太打扮得花枝招展,同一个男人搂着腰,笑嘻嘻地从旅店出来。心想:他们在开派对?什么喜庆事儿?他是在《迪克与珍尼》书里长大的,一点没往坏里去想。

萨丽呢,她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教书,开一门课唤作“犯规女权主义陶瓷学”。什么课?阿忒问。大人都笑了,害得他红了脸。

阿忒的父母是所谓“剑桥自由派知识分子”,孩子的教育比守持传统的人家“放任自由”,有些“成人知识”也不忌讳。譬如这戏仿版中,迪克他们后来碰上的一件尴尬事儿,许多家庭恐怕不会让小孩读:他们瞅见替人卖房子的斯坦利站在汤姆家门口,同汤姆亲嘴道别。萨丽不愧是教犯规女权主义的,笑道:怪不得他老婆跟人上旅店哪,汤姆是“同志”呀(gay)!做哥哥姐姐的还懵懵懂懂,以为小妹在说汤姆卖房子,得了个好估价而高兴(gay)。

结尾写得有点意思,小妹萨丽当了主角——我请阿忒过来做配角,念外婆的唠叨话:

外婆好些了,出院回家,请了一位牙买加黑人阿姨照料生活。萨丽觉得哥哥姐姐跟自己隔着一个世界,好无趣,就去陪外婆。外婆说:萨丽,你一点没变呢!萨丽说:妈,还说没变!我现在嘴上生毛,又胖又难看,是个大丑八怪(meeskite)!外婆笑道:真的不胖,你这人滋润(zaftig)些好。说着,拿起床头的全家福来端详。那是萨丽他们小时候照的,汪汪狗、咪咪猫跟噗噗小熊坐第一排,兄妹仨站第二排,爸爸妈妈笑盈盈的立第三排:瞧,他们多快活(freylech)!

萨丽指着照片叹道:妈,我早就不是那样儿了。世界变了,人也变了,坏着哪。我在“邀我约会”网站遇到的那些男人,一个个全是傻瓜(shlemiel)。所以我没劲死了,还超重!还有,我们那头儿是只笨鸡(putz,暗喻男根),我讨厌我的头发!

外婆望着萨丽:你一头金发,挺漂亮的。

萨丽几乎要哭了,她怪妈妈从来没有教她懂得,长大以后的真实世界是怎么回事。可是外婆说:亲爱的,我是依照我走过来的那个世界,把你带大的呀。

萨丽下得楼来——看,牙买加黑人阿姨。

阿姨正在客厅掸灰,嘴里衔一支自个儿卷的烟卷。见萨丽一脸沮丧,就问:妈妈好好的,咋不高兴啦?你哥哥姐姐,你们一家都乐呵呵的。萨丽道:让他们高兴去,我不!我是生活在真实世界里的。可是我妈我爸从来没教过我怎么过日子,对付这一团乱七八糟(mishegas)!

阿姨把嘴上的烟卷递给她,说:来,吸口大麻吧(spliff),你会好过些。

萨丽坐沙发上吸了一口,嘘——美呀(oy mechayeh)!

阿姨道:都一样。谁长大了都得把父母教的那套丢了重学,才能出门。你以为,我跑来美国服侍那些白人老粪蛋(alter kocker),也是我妈教的?

萨丽点点头,觉得遇上明白人了。

语录念完,阿忒爸爸打开话匣子,说起从伊拉克撤军的种种传闻,大家便争论起来。阿忒领着小朋友去自己屋里玩了一会儿,回来插嘴说:我们去打伊拉克,也是妈妈没教好吗?

Oy vey,他爸爸回答。那是一句万能的依地语叹息,在纽约常能听到,本义是:疼呀!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原载《南方周末》2007.2.7

韦纳、戴维曼(Ellis Weiner & Barbara Davilman):《戏仿版依地语迪克与珍尼》(Yiddish with Dick and Jane: A Parody), Little, Brown & Co.,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