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律评论》文章总目(1998-2010)

《北大法律评论》(Peking University Law Review)是由北大法学院学生于1998年独立创办、组织和编辑的法学书刊,每年出版一卷两辑。

《评论》部分文章已被收录于CNKI期刊网,可免费下载,请见这里。关于其引证率的一个初步总结,请见这里

文章总目如下:

一卷一(1998-6)

论文&评论
郑 戈 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吗?——试论“法律科学”的属性及其研究方法
毛国权 英国法中先例原则的发展
柴融伟 晚清对外贸易商习惯探微
陈兴良、周光权 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忠诚理论”——对刑法正当根据的追问
李贵连 话说“权利”
赵晓力 民法传统经典文本中“人”的观念
彭 冰 中国50年代的国家与契约

书评
范 愉 诉讼的价值、运行机制与社会效应——读奥尔森《诉讼爆炸》
陈瑞华 通过法律实现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 
冯 象 功亏一篑:评郑成思《中国知识产权的实施:主要案例与评析》(彭冰译)
陶 榕 评 Bernhardt & Huang: Civil Law in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董 炯 评 Arthor: Words That Bind
侯 健 评 Cruz: Comparative Law in a Changing World

案例研究
金勇军 评工商行吉化办事处诉关瑞存单纠纷案
葛云松 李珉诉朱晋华、李少华悬赏广告酬金纠纷评析

北大讲坛
弗里德曼 法治、现代化和司法(傅郁林译)


一卷二(1999-5)

主题研讨 中国的审判委员会制度
苏 力 基层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及思考
贺卫方 关于审判委员会的几点评论
朱 晖 不可预约的正当性
陈瑞华 正义的误区——评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
鲁智勇 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思考

论文
赵晓力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
包万超 儒教与新教:百年宪政建设的本土情结与文化抵抗

评论
王 涌 法律关系的元形式——分析法学方法论之基础
寺田浩明 清代民事审判:性质及意义——日美两国学者之间的争论(王亚新译)
何锦璇 信托立法不宜操之过急
江 山 中国自然法理念的现代意义

书评
洪 川 评 Unger: What Should Legal Analysis Become?
古 静 评 Sarat & Kearns ed.: The Rhetoric of Law
冷 静 评 Harbermas: Between Law and Norms: Contributions to a Discourse Theory of Law and Democracy.

案例研究
金勇军、张谷、葛云松 彩色扩印服务部遗失胶卷纠纷案


二卷一 (1999-12)

主题研讨 中国乡村社会的法律
张 静 乡规民约体现的村庄治权
王亚新 围绕审判的资源或区与分配
苏 力 农村基层法院的纠纷解决与规则之治
赵旭东 互惠、公正与法制现代性
陶 榕 论中国农业税收制度的非法律主义特征
杨 柳 模糊的法律产品

评论
傅郁林 法律术语的翻译与法律概念的解释
冷 静 从法院状告新闻媒体谈起
徐忠明 晚清法制改革引出的两点思考

书评
郑 戈 法律学术翻译的规范
王志强 非西方法制传统的诠释
魏双娟 评 Ellickson: Order Without Law
易 平 评 高见泽磨:现代中国纷争的法

案例研究
甘雯、沈岿、汪鸿斌 刘明达诉某公安局国家赔偿案

北大讲坛
黄宗智 中国法律制度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


二卷二 (2000-5)

主题研讨
李猛 导言
邓正来 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
卢 曼 法律的自我复制及其限制 (韩旭译 李猛校)
福 柯 法律精神病学中“危险个人”概念的演变 (苏力译 李康校)
布迪厄 法律的力量——迈向司法场域的社会学 (强世功 译)
季卫东 从边缘到中心:20世纪美国的“法与社会”研究运动
图依布纳 现代法中的实质要素和反思要素 (矫波 译 强世功 校)
马考利 法律与行为科学:他言之有物吗?(徐旭 译 郑戈 校)

评论
冯 象 法律与文学
葛云松 论社会团体的成立
龚刃韧 关于学术著作注释和治学态度的一点看法

书评
武 欣 评 Hunt & Wickham: Foucault and Law

北大讲坛
利 科 公正与报复 (杜小真 译)


三卷一(因故未出版)


三卷二(2001-1)

论文
强世功 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
侯 健 言论自由及其限度

评论
谢鸿飞 现代民法中的人
沈 岿 制度变迁与法官的规则选择
陈兴良 犯罪:规范与事实的双重视角及其分野
王小能 刘德恒 中国内地与香港两法域私法冲突与应对
丁 利 新制度理论简说:政治学法学理论的新发展
舒国滢 从美学的观点看法律

书评
彭小瑜 古代罗马宪法制度及其汉译问题

案例分析
苏号朋、王涌、于洋 恒升电子计算机集团诉王洪名誉侵权案模拟法庭辩论


四卷一(2001-8)

论文
彭小瑜 教会法与基督教之爱——格兰西《教会法汇要》的启示
王志强 试析晚清至民初房地交易契约的概念——民事习惯地区性差异的初步研究
王 钧 中国上市公司的制度性利益冲突

评论
龚刃韧 关于法学教育的比较观察——从日本、美国联想到中国
张薇薇 法治背后的人治——职业法律家阶层存在条件探析
龙卫球 美国实用法律教育的基础
徐忠明 试说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研究范式之转变
傅郁林 诉讼费用的性质与诉讼成本的承担
叶必丰 宪政行为与行政行为
王明远 日本环境公害民事赔偿法研究

案例研究
金勇军 花开两朵,同结一枝——评保丽板厂诉明耀公司超越经营范围的购销合同纠纷案
邹 慧 关于撞了白撞——议沈阳、上海交通事故处理新办法

北大讲坛
石井紫郎 日本民法的125年日本民法典的制定史
石井紫郎 日本民法的125年98年民法的100年(朱芒 译)


四卷二(2002-7)

论文
朱晓东 通过婚姻的治理
肖 晖 论公开性是现代判决理由的本质特征
喻 敏 证据学问题的语言哲学初步思考
俞 江 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及其研究
朱晓喆 自然人的隐喻——对我国民法中“自然人”一词的语言研究

评论
冯晓青、魏衍亮 互联网上言论自由权与版权关系之术评
方新军 对我国合同法第402、403条的评说——关于两大法系代理理论差异的再思考
朱庆育 民法典编纂中的两个观念问题
何海波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页司法权的实践史
亚伯拉罕 渐进式变迁——美英两国药品政府规制的百年演进(宋华琳 译 )
罗尔夫·克努特尔 古代罗马法与现代文明(涂长风 译 米健 校)

北大讲坛
凯 利 公正与自由宪政主义(英文)


五卷一(2003-5)

论文
何建志 基因信息与保险:社会政策与法理分析
杨利敏 关于联邦制分权结构的比较研究
张千帆 法理是一种理性对话——兼论司法判例制度的合理性
 
评论             
柯 岚 自由主义与超自由主义——对昂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分析
王贵国 世贸组织与农产品贸易
魏 姝 TRIPs协议:在什么程度上“与贸易有关”?——兼评郑成思先生的TRIPs观
葛云松 中国的财团法人制度展望
孙秋宁 论音乐作品的法定许可录音——以新著作权法第39条第3款为中心

个案研究
李筱平 电信自由化与科技汇流之个案研究:以我国台湾地区电信普及服务政策为中心

书评
钱玉林 内田贵与吉尔莫的对话——解读《契约的再生》
        
北大讲坛
J. H. 贝克 为何英格兰法史并未撰写完成 


五卷二(2004-4)

财产权专题
高全喜 休谟的财产权理论
陈端洪 排他性与他者化:中国农村“外嫁女”案件的财产权分析
沃尔特 宪法上的财产权条款:在保障和限制间达致平衡
翟小波 对Hohfeld权利及其类似概念的初步理解

论文
白建军 从犯罪互动看刑罚立场
周光权 规范违反说的新展开
 
评论            
洪浩 陈虎 论判决的修辞
云昌智 全球市场一体化与国际竞争法——问题,理论以及分析线索初探
张 巍 日本担保物权法修改之初步研究
曾江波 民事善意制度研究
弗里曼 私人团体、公共职能与新行政法(毕洪海译)

学术书评
梁治平 故纸中的法律与社会
金自宁 《公法与政治理论》: 阐释性方法的一个样本
        
北大讲坛
塞尔兹尼克 美国社会与法治 (宁杰译 张骐校)


六卷一(2005-1)

主题研讨 转型社会中的司法过程
王亚新 实践中的民事审判——五个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的运作
傅郁林 中国基层法律服务状况初步考察报告——以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所为窗口
陈瑞华 无偏私的裁判者——回避与变更管辖制度的反思性考察
易延友 司法权行使的正当性——由回避制度看刑事诉讼程序之弊病
侯 猛 最高法院司法知识体制再生产——以最高法院规制经济的司法过程为例

论文
李雨峰 枪口下的法律——近代中国版权法的产生
 
评论             
孙斯坦 洛克纳的遗产(田雷译 张千帆校)
阿 曼 全球化、民主与新行政法(刘轶译)
周安平 解构婚姻的基础
凌 斌 立法与法治:一个职业主义视角
李 强 韦伯、希尔斯与卡理斯玛式权威――读书札记

学术书评
焦宝乾 法律意义世界的进入与困惑——谢晖著《法律的意义追问》读后

案例分析
金锦萍 当赠与(遗赠)遭遇婚外同居的时候:公序良俗与制度协调
        
北大讲坛
霍普特 欧洲的公司治理:公司法和证券管理的改革问题(李丹译) 


六卷二(2005-6)

主题研讨 死刑专辑
陈兴良 关于死刑的通信
受雇用为他人运输毒品犯罪的死刑裁量研究
梁根林 死刑控制四大论纲及其实施
周光权 死刑的司法限制
汪明亮 死刑量刑法理学模式与社会学模式

论文
刘广三 犯罪是一种评价
孙斯坦 法律的经济分析之行为学方法(王卫东、童颖琼译)
高全喜 论宪法政治——关于中国法治主义的另一个视角
劳东燕 自由的危机:“法治国”的内在机理与逻辑
张千帆 从管制到自由–论美国贫困人口迁徙权的宪法演变
赵西巨 欧盟法中的司法审查制度:对《欧共体条约》第230条的释读
霍海红 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
丁春艳 论私法中的优先购买权
许德风 论合同法上成本与费用的损害赔偿

评论
赵晓力 要命的地方:《秋菊打官司》再解读

北大讲坛
约翰-法勒 寻求比较公司治理恰当地理论视角与方法(洪艳蓉译)


七卷一(2006-1)

主题研讨 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
王绍光 导言
贺 欣 转型中国背景下的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
伊恩·艾尔斯 罗伯特·格特纳 填补不完全合同的空白:默认规则的一个经济学理论(李清池译)
斯图尔特·马考利 商业中的非合同关系:一个初步的研究(冉井富译)
成 凡 社会科学“包装”法学——它的社会科学含义
侯 猛 最高法院公共政策的运作:权力策略与信息选择

论文
苏 力 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
刘 忠 翻转的程序与颠倒的当事人——正当程序理论的电影文本解读
毛晓秋 法律的驯顺和政治的审慎——解读霍布斯《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
李中原 中世纪罗马法的变迁与共同法的形成
曾江波、王少波 论不当得利请求权与物上请求权——以物权变动模式为中心
张 巍 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之功能研究
车丕照、杜 明 WTO协定中对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的法律可执行性分析

评论
韩春晖 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
冯 象 致《北大法律评论》编辑部的信

书评
朱 理 在控制和自由之间达致创新——读莱斯格教授的《思想的未来——网络社会中公共资源的命运》


七卷二(2006-6)

论文
宾 凯 法律如何可能:通过“二阶观察”的系统建构 ——进入卢曼法律社会学的核心
唐纳德 G. 吉福德 公共侵扰与大规模产品侵权责任(陈鑫译)

评论
戴 昕 正义的形象——对西方美术作品中正义女神形象的考察及其对法治话语的启示
牛 悦 “武松”与“师爷”——从“看语”考察中国古代司法审判
尤陈俊 民事法制中的“旧惯”与日据台湾时期的治理术变迁(1895-1945)
陈 彤 管制抑或竞争:选择权应该交给谁?——探析“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背后的问题意识
沈 明 前版权时代的智识权属观念和出版制度

北大讲坛
约瑟夫 J. 诺顿 全球金融改革视角下的单一监管者模式:对英国FSA经验的评判性重估(廖凡译)


八卷一(2007-1)

主题研讨 人民陪审员制度
贺卫方 导言
刘晴辉 对人民陪审制运行过程的考察
曾晖 王筝 困境中的陪审制度——法院需要笼罩下的陪审制度解读
彭小龙 陪审团审理中的微观机制考察——一个分析实证的视角

论文
王文宇、陈建霖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行政授予与补偿协商:公法与私法的融合
刘承韪   英美合同法对价理论的形成与流变
乔治·P. 弗莱彻 正确的与合理的(周折译)

评论
梁志文 论通知删除制度——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批判性研究
李 剑 搭售案件分析的困惑与解释——基于合理原则与当然违法原则的差异与融合的分析
陈瑞华 社会科学方法对法学的影响
温晓莉 论法律虚拟与法律拟制之区别——法哲学的时代变革
严厚福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确立——扩大“合法权益”的范围还是确立自然物的原告资格


八卷二(2007-6)

主题研讨 反思转型社会中的刑事程序法失灵
陈瑞华 导言:研究刑事程序失灵的意义与方法
季卫东 拨乱反正说程序
刘 忠 作为一个偶然地区性事件的正当程序革命
杨小雷 规则建立过程的知识考察:以“刘涌案”事件为空间
珍妮弗·史密斯、迈克尔·冈波斯 实现正义:公平审判权在中国的发展(唐俊杰译 张建伟 校)

论文
陈雪飞 离婚案件审理中法官话语的性别偏好
郁光华 从经济视角看中国的婚姻法改革
李雨峰 思想/表达二分法的检讨
方 潇 作为法律资源的天空:天学视野下对于君权制约和秩序构建的法律意义

评论
汪庆华 土地征收、公共使用与公平补偿
张宪初、菲利普·斯马特 万事开头难:《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评析
廖 凡 美国反向刺破公司面纱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案例的考察
万 江 霍布斯丛林的真实模拟:秩序形成的另类逻辑


九卷一(2008-1)

论文
应 星 行政诉讼程序运作中的法律、行政与社会——以一个“赤脚律师”的诉讼代理实践为切入点
刘思达 客户影响与职业主义的相对性:中国精英商务律师的工作
成协中 中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模式与规则重构
科林·凯莫勒、萨缪尔·伊萨查罗夫、乔治·罗文斯坦、特德·奥多诺霍、马修·拉宾 偏好与理性选择:保守主义人士也能接受的规则——行为经济学与“非对称父爱主义”的案例 (郭春镇译)

评论
崔麦克、冷 静 正式合同法和合同执行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傅强译 冷静校)
戴立宁 论个人在票据上的签名
张 超 先天理性的法概念抑或刑法功能主义——亚各布斯“规范论”初探兼与林立先生商榷
颜炳杰 美国上市公司私有化相关法律问题

书评
姜 峰 自由与权力:如何超越零和博弈?——《权利的成本》读后 
温恒国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俄罗斯宪法变迁——评《俄罗斯宪法:本质、演进与现代化》
时 飞 网络空间的政治架构——评劳伦斯·莱斯格《代码及网络空间的其他法律》

北大讲坛
罗伯特·C. 珀斯特 论信息流通 (桂舒、赵娟译)


第9卷第2辑(2008/7)

论文
王文宇 信托法的分析架构及可行的发展方向——以台湾地区法制为例
李颖芝 衡平法外的受信义务——析董事于新《公司法》下之“忠实义务”
马克·J·洛 法系渊源、政治与现代股票市场(谈 萧 译,朱慈蕴 校)
何远琼 示范合同的制度考察
张江莉 论反垄断法对政府行为的豁免
赖骏楠 建构中华法系——学说、民族主义与话语实践(1900-1949)

评论
贺 欣 离婚法实践的常规化——体制制约对司法行为的影响
吴英姿 司法过程中的“协调”——一种功能分析的视角
凌 斌 现代性危机与政治实践:托克维尔的历史救赎
韩 涛 司法变奏的历史空间——从晚清大理院办公场所的建筑谈起

北大讲坛
菲利普·库尼希 从宪法角度看社会行动者对国家决定的影响(卢白羽 译,王世洲 校)


第10卷第1辑(2009/1)

主题研讨 清代中国的法律与社会
林 乾 从叶墉包讼案看讼师的活动方式及特点
唐泽靖彦 清代的诉状及其制作者(牛杰 译)
李典蓉 被掩盖的声音——从一件疯病京控案探讨清代司法档案的制作
邱澎生 法学专家、苏州商人团体与清代中国的“习惯法”问题
巩 涛 失礼的对话:清代的法律和习惯并未融汇成民法(邓建鹏 译)

论文
向 燕 从财产到隐私——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保护重心之变迁
陈 颀 美国私营监狱的复兴——一个惩罚哲学的透视

评论
陈绪纲 “朗道尔革命”——美国法律教育的转型
蔡桂生 学术与实务之间——法教义学视野下的司法考试(刑法篇)
海尔穆特·库齐奥 欧盟纯粹经济损失赔偿研究(朱岩、张玉东 译) 
周清林 中国语境中的“权利能力”
郭丹青 1995年以来的中国法制:稳步的发展与显著的延续性(周琰 译)


第10卷第2辑(2009)

编者按语
主题研讨 行政裁量的法治空间
王锡锌 行政自由裁量权控制的四个模型——兼论中国行政自由裁量权控制模式的选择
余凌云 行政裁量的治理——以警察盘查为线索的展开
朱新力 唐明 良尊重与戒惧之间——行政裁量基准在司法审查中的地位
王贵松 行政裁量权收缩的法理基础——职权职责义务化的转换依据

论文
于明 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
王慧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买方“拒受权”辨析
郭雳 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的制度反思

评论
陈福勇 仲裁机构的独立、胜任和公正如何可能——对S仲裁委的个案考察
胡凌 网站治理:制度与模式
谢进杰 中国刑事审判对象的实践与制度
何才林 夹缝中的变革——以行政审判管辖权为视角的叙事
侯猛 CSSCl法学期刊:谁更有知识影响力?
苏力 追求不可替代——《北大法律评论》十年感言

书评
卢超 经由“内部契约”的公共治理:英国实践——评戴维斯的Accountability:A Public Law Analysis of Government by Contract

编后小记
《北大法律评论》总目录(第1卷-第10卷)


第11卷第1辑(2010)

编者按语

主题研讨 政法经验六十年
刘忠 “从华北走向全国”——当代司法制度传承的重新书写
李晟 法制之外的普法——从革命文学中的司法叙事切入
王康敏 通过“法盲”的治理
陈柏峰 群众路线三十年(1978-2008)——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

论文
陈端洪 人民必得出场 ——卢梭官民矛盾论的哲学图式与人民制宪权理论
翟小波 人民主权原则的规范逻辑与实践技艺——以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根据
许德风 论利息的法律管制——兼议私法中的社会化考量
夫马进 讼师秘本的世界(李力译)

评论
陈毅坚 “共谋共同正犯”——一个多余的法范畴
马剑银 哈贝马斯的基本权利观——商谈论视角的基本权利体系重构
李斯特 传统文化“误用”的政策分析——从耐克广告争议案切入
傅郁林 自由裁量管辖权及其行使——《美国最高法院受案议程表的形成》导读

编后小记 责任与担当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