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访

高鸿钧:醉心梦语(十三)上访症诊断

“老上访专业户至少99%精神有问题”,某教授的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一、老上访户是困扰社会稳定的顽疾,如果其中99%能够诊断为精神病患者,那就省事多了,统统送入精神病院!剩下1%就好办了,一大锅牛奶加入一滴三聚氰胺,便不至于影响人们肌体健康。

二、知识就是权力,司法精神病学专家是知识与权力的完美结合。该教授诊断这个顽疾,属于专业对口,无可厚非。错在没有进行实证调查,提出支持这个结论的具体数据。据说,经济学家就用数据说话,尽管他们诊断出经济危机。

三、上访问题十分复杂,首先与中国文化有关。民间认为,法是好法,全是地方官吏给弄错了,一如经是好经,全让和尚念歪了。在主持公道上,大官胜于小官;在坚持公理上,皇帝胜于大官。一旦有了冤屈,只要不满裁决,活着不见皇帝不死心,死了也要告到阎王殿。皇帝和高层对于这种说法也半推半就,这表明自己掌握着终极正义,同时也对下层官吏构成一种监督和震慑。于是,击鼓鸣冤、拦轿喊冤以及进京告状,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而与之相关的制度也随之而生。据载清朝的京控人群就相当可观。当今发达的信访制度便得益于这种传统。实际上,英国也有类似传统。起初,民众告状要到伦敦找国王。后来,国王嫌麻烦,就让大法官代为受理。大法官又把案子交给下属法官,轻微的案子由乡绅构成的治安法官受理,把一般纠纷解决在基层。

四、老上访户的构成很复杂,诉求没有得到适当解决者,肯定不少。但是,按照自己的正义观一条道跑到黑者,也大有人在。这与传统偏重实质正义有关,百姓平时厌讼,一旦惹讼上身,往往要倾家荡产和豁出身家性命,坚决把诉讼进行到底。由厌讼到缠讼,似乎表明诉讼如鸦片,人们平时惧而远之,一旦沾上就一发不可收拾。这也有些像赌博,偶尔摸两把亏了本,就想把本钱捞回来,越陷越深,损失越大,就越要整体翻盘,因而难以罢手。如果有了程序正义的观念和机制,情形可能就大为不同。人们一旦卷入了纠纷,有些损失,该告就告。如果告不赢,经历了申诉亦无果,也就无奈算了,不至于生命不息,上访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