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钧

《清华法治论衡》改版:第五、六辑

清华法治论衡

《清华法治论衡》全面改版

《清华法治论衡》在经过长达一年的酝酿和筹划后,第5、6辑将于近日全新出版。它在定位、主题、风格、装帧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与改进,希望能使读者耳目一新。

新版《清华法治论衡》的首期专号为:“法治与法学何处去?”,分上下两卷出版。本专号统合了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等著名院校和机构的16中青年学者,将从宪政、言论自由、行政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刑法、民法、国际法等各个领域展开深入探讨与评析。本专号旨在追问:当代中国法治与法学将“何去何从”?

《清华法治论衡》旨在关注重大法律问题,探索法律义理,弘扬法治精神,守护社会良知,伸张人间正义。在风格上,它力倡平实言理、从容著文,鼓励通畅明快、优雅隽永的文风,而希望尽量避免旁征博引、玄奥晦涩之论;若非特别需要,所有文章可免除注释之劳、说明之累。新版《清华法治论衡》每期将集中于一个主题,进行深度讨论,并以专号形式推出。

《清华法治论衡》现设三个栏目:1.主题文章,由围绕主题专号的法学评论文章组成,一般由相关领域的中青年法学专家执笔;2.法苑品茗,主要由法律书评组成。3.文心法言,该部分将主要由富有文学美感的法学随笔、杂文、诗歌等组成。改版后,编者期望它既有别于一般学术期刊,也有别于流行的法学随笔类读物。

《清华法治论衡》自2000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期间承蒙作者的惠助和读者的厚爱以及出版社的支持,得以延续至今。值此改版“新装上市”之际,再次向各界深致谢意,并期待你们的继续关注与改进建议,使它更有个性与风采!

高鸿钧:《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修订版)

高鸿钧:《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目 录

吴 序 (吴云贵)
前 言
修订版前言

上篇 伊斯兰法与伊斯兰社会

第一章 伊斯兰法的起源
一、阿拉伯半岛的社会与生活
二、《古兰经》立法及其特点
三、伊斯兰法产生的特点

第二章 伊斯兰法的主要渊源
一、作为法律根基《古兰经》及其权威
二、圣训及其在法律发展中的作用
三、公议的含义及法律地位
四、类比在法律中的广泛运用

第三章 伊斯兰法学及其主要学派
一、法学及其主要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二、“四大法学派”的主要贡献
三、古代伊斯兰法学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 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政府
一、因势利导:利用伊斯兰法治理国家
二、积极干预:运用行政命令实现法律变革
三、间接操控:通过控制司法影响法律
四、法律与政府:伊斯兰的传统理论与实践

高鸿钧:西方现代法治的形成、冲突与整合

法治的概念古已有之,关于西方古代及中世纪的法治理论与实践,本书第三章和第四章已经论及。本章拟对西方现代[1]法治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予以阐述和分析。

西方现代法治是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它以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价值多元的文化密切相关,成为西方现代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主要治道。在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中,西方现代法治理论与实践对非西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各国的法治虽然存有差异,但是,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使其法治显现出某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将西方法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似乎是可行的。那么,究竟什么是西方现代法治?如何分析和评价五花八门的西方现代法治理论?它是完美和谐的还是存有冲突?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其主要冲突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冲突?它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有变化,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变化的主因是什么?它的现状如何?未来走向如何?研究它对当下中国法治具有何种意义?如此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国内学界的研究虽然已经从不同角度有所涉及,但是,从总体上看,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偏重一般介绍较多,有力度的分析较少;二是侧重理论阐述较多,对实践的关注较少;三是对西方现代早期的法治论述较多,对当代西方法治的系统研究较少。本文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西方现代最有代表性的法治理论,考察西方现代法治的主要历程,分析西方现代法治的内在冲突及其整合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西方现代法治模式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借鉴意义。

为了使阐述既不过于笼统,又不过分细琐,本文拟运用类型化的方法。当然,任何类型化的尝试都可能掩盖丰富的多样性,忽略具体的差异。但是,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为使叙述和分析具有系统性,人们仍然运用这种方法。无论是孔子“君子”与“小人”的概念,还是亚里士多德关于“平均的正义”与“分配的正义”的划分;无论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范畴,还是韦伯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命题,都可以看作类型化方法的经典运用。[2]根据西方现代法治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本文把西方现代法治划分为民主形式法治(以下一般简称形式法治)与民主实质法治(以下一般简称实质法治),[3]以这两种类型为叙述线索和分析架构,考察西方现代法治的利弊得失。

高道蕴、高鸿钧、贺卫方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增订版)

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
《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增订版)
编者:高道蕴 高鸿钧 贺卫方
ISBN: 9787302080350.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Recent American Academic Writing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Law
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
Ed. by Karen Turner, Gao Hongjun, and He Weifa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4.


本书是由中美双方学者合作选编的文集,共分三编,收入论文15篇。它们代表了美国三十年来汉学家的一批优秀研究成果。本书的作者既论及了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理念,也研究了中国古代具体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程序,时间跨度为从西周到民国的数千年中国法律制度和思想史。读者从中可以看出,这些美国学者如何克服了文化的隔阂与语言的障碍潜入了我们法律传统的深层,以独特的进路、精心的考证、细致的分析和缜密的论证,展现了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义理和运作机制。这些研究以邻壁之光观照汉家故物,显微阐幽,鉴往察来,为中国法律传统的研究开辟了别具一格的理路。


目 录

编者序言

导言/高道蕴

第一编 早期中国法律的性质

不可思议的西方?昂格尔运用与误用中国历史的含义 / 安守廉高鸿钧 译)
法律与宗教:略论中国早期法律之性质及其法律观念 / 郭锦
儒家法学:超越自然法 / 皮文睿(李存捧 译)
出土竹简:战果时期的法律与哲学 / 罗凤鸣(孔庆平 译)
天人之间:汉代的契约与国家 / 宋格文(李明德 译)
中国早期的法治思想? / 高道蕴高鸿钧 译)

第二编 唐宋时期的法典编纂与解释

《唐律》与后世的律:连续性的根基 / 马伯良(霍存福 译)
从律到例:宋代法律及其演变简论 / 马伯良(刘茂林 译)
宋元法学中的“活法” / 蓝德彰(李明德、李涵 译)

第三编 清代和民国:政治与法律

大清律例研究 / 琼斯(苏亦工 译)
清代中期法律文化中的政治和超自然现象 / 卫周安(张少瑜 译)
清朝对外国人的司法管辖 / 爱德华(李明德 译)
千方百计上京城:清朝的京控 / 欧中坦(谢鹏程 译)
挑战权威——清代法上的寡妇和讼师 / 麦柯丽(傅建奇 译)
中国比较法学院 / 康雅信(张岚 译)

编后记 / 高鸿钧 贺卫方
增订版后记 / 编者

高鸿钧:《现代法治的出路》

现代法治的出路高鸿钧:《现代法治的出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397页。ISBN: 9787302076391.

目 录

导言:作为治道的法治

第一章 法律成长的精神向度
一、族群之法与世界之法
二、神灵之法与人世之法
三、情感之法与理性之法
四、特权之法与平权之法

第二章 法治及其历史类型
一、历史上的几种主要治道
二、法治的含义及类型
三、民主型法治:典型实践
四、非民主型法治的历史模式
五、法治形态的多样性:类型化的意义

第三章 法治的正当性
一、正当性及其依据的一般考察
二、作为秩序正当性依据的基本价值
三、法治的价值取向

第四章 现代西方法治的形成
一、社会契约论:对特权身份制的挑战l
二、自然权利观:对权利来源的追问
三、主权在民:权威基础的预设
四、分权制衡:理性的制度设计
五、现代西方法治的成因

第五章 现代西方法治的冲突与整合
一、西方现代法治的基本立场:民主形式法治
二、西方现代法治的调整:民主实质法治
三、统合与超越:走向新型法
四、回顾与总结:各种姿态的得失

第六章 现代法治的困境
一、现代性与现代法治的价值取向
二、法的现代性及其困境
三、摆脱困境的几种主要处方

第七章 现代法治的出路
一、价值整合:走出误区
二、关系整合:挣脱双重魔力
三、结构整合:寻求真实的平等
四、走向共同体法治:一种构想

附录一 法治与公共权力制约
附录二 21世纪中国法治瞻望
附录三 法治:现代社会的理性抉择?
参考书目
后记

3 of 3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