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沈明:自我殖民与批评伦理——简评《北大的文明定位与自我背叛》

“燕京学堂”事件,自高峰枫发表《谁的“燕京学堂”?》一文(《上海书评》2014年5月25日)开始,受到传媒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日渐发酵,讨论逐步升温,加上北大部分教师学生两个月来网上网下的抗议活动,它已然成为高等教育界今年的一大热点事件。“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今天,文科学界两位重量级学者甘阳、刘小枫发表文章《北大的文明定位与自我背叛》(《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7月24日,以下简称“《北》文”),进一步以猛烈的火力批判了北大燕京学堂计划,以及由它所代表的英文至上乃至“去中国化”对中国“文明定位”的损害。料想此文必将进一步助推反对意见,使相关讨论走向深入。

《北》文批评力道十足,说了不少不客气(甚至意气用事)的话,读来颇有畅快之感。文章重申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大学改革的意见和批评,其中很多观点笔者都非常赞同。然而,掩卷反思,我想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提出来,进一步辨析商榷,求教于甘刘二位学长与读者诸君。

首先是树靶子问题,表现在《北》文提出的“英文北大”与“中文北大”的二元对立。这一对概念(以及相关的“法定语言”)大概是二位作者的发明。不消说,在这样一篇时评文章中,读者不应咬文嚼字,追究此种概念的精确性,只要明白作者意在通过简捷直观的符号性表达批判中国大学教育和学术的自我殖民化,也就够了。但问题是,《北》文将“英文北大”与“中文北大”描述成几乎势不两立的状态,以过于简化的处理方式粗暴打发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作者称拟建的燕京学堂为“租界英文学堂”,大加鞭挞,提出中文必须取代英文成为北大的“法定语言”。与此同时,《北》文也意识到不能搞一刀切,因此爽快地赋予了理工科 “治外法权”,甚至慷慨到称理工科“全盘英文化”也“没有什么关系”的程度。于是,人们不禁要问,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就必须由中文作为大一统的“法定语言”吗?《北》文对燕京学堂 “英文中国学”的批判笔者基本上都赞同——“英文中国学”的荒谬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当文章试图“以小见大”,将其论说对象从燕京学堂本身提升到中国文化与学术主体性及文明定位之高度的时候,就有以偏概全、大而化之的嫌疑了,因为它在强调中文之为“法定语言”的正当性的时候,似乎有意无意地将“中国学”等同于全部人文社会科学,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高峰枫:谁的“燕京学堂”?

2014年5月5日,北京大学宣布正式启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计划(Yenching Academy,Peking University)。根据北大的官方介绍,这是一个独立建制的教学科研实体机构。燕京学堂为住宿式学院,将开设一年制的“中国学”硕士项目,包括“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考古”、“语言、文学与文化”、“经济与管理”、“法律与制度”和“公共政策”六个方面的课程体系,主要以英文讲授。2015年9月,第一届学生即将入校,其中包括六十五名海外学生、三十五名中国大陆学生,所有人都将获得全额奖学金。教师的配置,是从北大现有教师中联合聘任三十人,从国内外招聘“杰出学者”二十人,并邀请“国际顶尖访问教授”二十人。

虽然目前公布的资料和数据都不多,但根据有限的报道,可大体获知这一新机构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我对于“燕京学堂”在命名、选址以及学科定位等方面都存有不少疑惑,特借《上海书评》一角,发表一点浅见,希望能将所牵涉的复杂问题辨析清楚。

北大与燕京

在北大发布的官方文稿中,对于这一机构的定位和宗旨有这样的阐释:燕京学堂“根植京师大学堂的中华文明底蕴,绵延北京大学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命脉,承接百年燕园孕育的博雅教育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这一句大可斟酌。新文化运动恰恰以激烈反对传统文化而著称,这样的“精神命脉”是很难和传统文化的“底蕴”相协调的。而且,此机构的正式名称中有“燕京”字样,英文表述也启用传统的拼写(Yenching),再加上“百年燕园”的提法,凡稍知近代教育史的人,都自然会联想到著名的燕京大学

苏力:《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

走不出的风景苏力:《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ISBN: 9787301089279.

购买本书:卓越网当当网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苏力先生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10年任期内各种致辞的汇集,主要是迎新和毕业致辞,因为苏力的致辞一洗官腔套话,贴近年轻学生的心灵与生活,这些致辞在当时就引起了校园轰动,并逐渐成为每年6月(毕业)和9月(迎新),学生以及毕业生们翘首期待的一道风景。并且从苏力开始,引发了一系列大学院校长们的清新致辞风气,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根叔”。在本书中,苏力还专门写文章讨论了大学致辞与政治修辞,表示他表里如一的致辞理念,对于教育界的同仁也有很大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著有《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法律与文学》、《送法下乡》等,译作有《法官如何思考》、《并非自杀契约》等。

目录

“影子学者”与学术舞弊

近来在美国高等教育界掀起轩然大波的“影子学者”但丁(Ed Dante)先生及其讲述的美国大学生学术舞弊的故事:

缘起:Ed Dante, “The Shadow Scholar,” The Chronicle Review, November 12, 2010.

对话:Live Chat With an Academic Mercenary, November 12, 2010.

评论:Something Is Rotten in Academe, January 9, 2011.

后续:‘Shadow Scholar’ Is Writing a Book on Cheating, January 23, 2011.

参考:Ed Dante’s website.

……

现身:An Academic Ghostwriter, the ‘Shadow Scholar,’ Comes Clean, August 21, 2012.

顾肃:学术大跃进与象牙塔的造假工程

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向经济大国和军事强国前进,但是离政治大国和文化大国的地位还有相当的距离。以科研为例,诺贝尔奖仍然与中国大陆从事研究的学者无缘。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水平和质量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这里主要讨论其体制性的原因,并提出改革的相应建议。

中国大学的“钱学森”问题

今天上了年纪的人都还记得1958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大跃进。从上到下掀起的一股狂热的激情,必欲一口气把中国建设成经济大国,力争超英赶美。为了在短时期内炼出超过英国的1070万吨钢来,全民总动员,到处建小高炉,土法炼钢。各地居民无论是否懂得炼钢的基本技术,都投入到炼钢的宏伟事业当中。人们不惜把现有的钢铁制品拿出来,砸锅卖铁,再投到土高炉里,但在许多情况下,炼出来的铁疙瘩一无用处。在那个全民狂热的时代,“处处放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片面追求简单的产品数量而忽视质量,从最高领导到普通农民,都相信可以创造高产的奇迹。

半个世纪过去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经济上基本没有重犯大跃进的错误,但是,在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却出现了一些类似大跃进的现象。近十多年来,全国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名额,使得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数剧增。尤其是硕士和博士生的招生数不断增加,竟然在毕业研究生数量上位居世界第一,似乎一举成为世界第一的教育大国。而相应的科研成果数量增加也是惊人,目前中国的科研论文数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被一些国际人士视为中国科研水平提升迅速的标志。

但是,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优秀人才的确也培养了不少,但滥竽充数者增加得更多。其中让人感受最明显的是研究生所写论文的质量。理工医农文各科专业论文都需要创新,如果只是重复权威们的话而无创新的观点和严谨的论证,那也不过是重复劳动,等于白做。今天的高等教育如果只是培养一些人云亦云的应声虫,无创新可言,那将是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高鸿钧:醉心梦语(七)高校行政级别

今年“两会”有人提出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一些学者不免一阵亢奋,如同瘾君子又嗅到白粉的余香。洒家听后三思,暗中嘀咕,期期以为不可。

一、校园与官场合为一体,实在是一个创举,这样一来,学官就可以兼顾,就如忠孝得以两全。孔子他老人家门下三千弟子,放在现在,搞不上个副部级,至少可以套个司局级,而不至于师徒如盲流一样,惶惶如丧家之犬。

二、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的理想和归宿。学习是通往仕途的金光大道,考试是实现里鱼跃龙门的临门一跃。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和千钟粟。如果说读书与干仕脱钩,那范进中举也就不致激动得发疯,那孙山落榜也不致成为千古笑料。治学可以同时当官,就如官员可能同时经商,明星可以同时做广告,家有娇妻的男人可以包养二奶,实在便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高校已然市场化,如果与行政脱钩,只讲经济而不讲政治,就如股东只看股市,不理股长;雇员只服经理,不敬总理;大亨只求处女,不求处长,三陪只认钞票,不问选票。摸着石头过河,两手都硬。一手摸石头,一手抓蛤蟆,就会一手硬,一手软。

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连方丈、和尚都有行政级别,高校不靠行政级别,这些毛往哪贴?知识分子过去是老九,不靠行政级别算是老几?没有官阶的教授等于野兽,不走仕途的学生如同畜生。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细想似乎有些道理。高校一旦拆除行政围墙,社会岂不成为了动物世界!

五、取消行政级别,高校那么多行政领导怎么安排?难道让刚刚玩得心跳的他们,过把官瘾就死?他们不是学者型“双肩挑”,就是行政型“两头热”。兼职领导也是领导,德育教授也是教授,就如彗星也是星,甲鱼也是鱼,宦官也是官,毒奶也是奶。

六、中国的高校几乎全是公立国办。没有行政级别,高校领导如何面对当地政府?如何面对社会?如何能够制服广大师生?最为重要的是,为了显得品学兼优,政界官员大都业余混个博士学位或搞个教授职称,一如名妓起个艺名,以示妓艺高超。如果高校领导只有职称而无官职,就只等于官员业余玩的那一半。这也太失衡了吧?

冯象:理想的大学

理想的大学该是什么样子?星期天突然想到。

星期天早晨,有我最喜欢的 NPR(全美公共电台)主持人丽安·汉森的节目。吃完早饭,举哑铃的时候,丽安就笑盈盈地请来顶呱呱的 Puzzle Master 谜语大王威尔·肖茨,让我猜十五分钟字谜。

Will Shortz威尔是当得上一个“顶”字的。据维基百科介绍,他拥有我们这个星球上唯一的“谜语学”(enigmatology)学位,前无古人——但愿别后无来者!威尔的故事,得从一九七四年他进印地安纳大学(简称印大)讲起。在纪录片《字戏》里,威尔回忆了那段峥嵘岁月。印大有一条了不起的规定,本科生可以自行设计学位课程,专业方向不限,只消满足基础课及学分要求。威尔从小爱猜谜,就试着提交一份谜语学学位课程计划。教授们大吃一惊,将他叫到办公室问话。他把“学术意义”振振有辞说了一通,居然批准了!于是,威尔按照自己的规划,念完谜语学课程(历史与文学为主),写出西方谜语史的论文,戴上了学士帽。他是事业心极强的人。因为,接着他考取著名的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三年后获法律博士学位(JD),也未受律师楼的“诱惑”而改变志向。他没去考律师,却进了一家杂志社编写字谜,开始了艰巨而辉煌的谜语编辑与创作生涯。今天,他执掌着《纽约时报》的纵横填空字谜和NPR周日字谜节目,这一双谜语娱乐业的高峰;家藏两万种古今谜语文献,包括十六世纪珍本;还创办了全美字谜大赛和万国谜语锦标赛,担任世界各地的谜语赛事的主席、评委或特邀顾问。

这一切,都始于那条充满信任又赋予责任的学位课程规定:美国少了一名律师,成全一位天才,为我们——从地铁里的上班族到公园长椅上的休闲客,从歌星球星到白宫主人,所有不时埋头在字谜里的男男女女——带来无穷的挑战和乐趣。

我在威尔身上看到了理想的大学。那里,学生可以自由发展个性与才智,而不必套进同样的模子,试图长成或装扮同样的身材,千人一面,一个脑袋。

苏力:北大法学院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致辞(2001-2010)

走不出的风景

20. 不可能的告别——北大法学院2010年毕业欢送会致辞

19. 更是播种的季节——北大法学院2009级迎新致辞

18. 走出校园——北大法学院2009年毕业欢送会致辞

17. 重申的祝福——北大法学院2008级迎新致辞

16. 在许多感动之后——北大法学院2008年毕业欢送会致辞

15. 你听见阳光的碰撞——北大法学院2007级迎新致辞

14. 责任高于热爱——北大法学院2007届学生毕业欢送会致辞

13. 选择北大——北大法学院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12. 你柔软地想起了这个校园——北大法学院2006届学生毕业典礼致辞

11. 第一个梦想成真——北大法学院2005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10. 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北大法学院2005届学生毕业典礼致辞

09. 这里是北大法学院——北大法学院2004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08. 走不出的背景——北大法学院2004届学生毕业典礼致辞

07. 这一刻,你们是主角——北大法学院2003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06. 这一个大学生活的尾巴——北大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致辞

05. 发现你的热爱——北大法学院2002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04. 你们不再提问了——北大法学院200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致辞

03. 珍重自己——北大法学院200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致辞

02. 迎接挑战——北大法学院2001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01. 你我都如流水——北大法学院2001届学生毕业典礼致辞

冯象:见不到起舞的苏格拉底

宽侄:

刚开学,就要上补习班?我们出国久了,你讲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听来都很新鲜呢。美国学生的考试和竞争压力也不小,尤其那些想上法学院、医学院的,给他一个“A-”都会来办公室抱怨;“B+”就仿佛不及格,要去看心理医生了。此外,高中阶段,华人孩子常在学校课程之外加考一些叫作 Advanced Placement 的大学课程,学习很紧。移民家庭底子薄,资源少,孩子缺乏哈佛招生办宣传的那种表现社会关怀、领导才干的“课外活动”机会,只好凭考分硬拼了。

国内大学真够乱的(报道你看了吧),居然培训认证风水师,美其名曰“建筑风水文化执行官”,令人绝倒。乍一看,像是教授跟风水师抢饭碗,还请来“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终身教授”讲课助阵:如今风水也是洋人的正宗。可是看看培训班的课表,“周易”“古天文学”“建筑风水与环境”,全是花架子;虽然也贴几个“八宅命理三合飞星”的签儿,比起江湖上的身手,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应该倒过来,请风水师给教授们办班才对。